恰逢“雙11”、十八屆五中全會安保反恐、旺季將至,快遞實名制規則這個時候出臺,可見此次各方的重視程度!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針對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多家快遞公司沒有嚴格執行“快遞實名制”一事,國家郵政總局昨日表示,快遞實名制登記將于11月1日正式開始。
快遞實名制,意味著寄送快遞,必須出示身份證并且進行相關登記。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快遞實名制在22日開始實施,但圓通、順豐、中通等快遞客服人員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通知”。
當記者嘗試發送一份同城快遞,順豐快遞的快遞員也告訴記者,在發送快遞單右下方的備注一行里,必須要填寫寄件人的身份證號,否則無法寄送,不過,快遞員說,暫時不需要身份證核對,只要填寫即可。
快遞員:寄件人和收件人都要填實名。身份證是要填寄件人的身份證號,收件人不用填身份證號。
國家郵政總局向中國之聲表示,此前媒體報道有誤,清理整頓危爆品寄遞物流,全面落實寄遞物流實名登記等制度的“專項行動”于22日開始到明年3月結束,但快遞實名制登記是在11月1日正式開始。
另據了解,由我國主流快遞企業設立的“快遞失信管理平臺”統計,從今年6月9日正式上線至10月20日,這一平臺已經錄入有偷竊行為和泄漏買賣客戶信息行為的快遞員近一萬名。因此,如何保證快遞員遵守信息保密的規定,或許也是橫亙在推行快遞實名制面前的最重要難題之一。( 來源:央廣網 張棉棉 莊勝春)
附:國家郵政局部署專項行動 加快推動寄遞渠道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
日前,中央綜治辦、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安監總局、國家郵政局等15部門決定,從現在起到2016年3月底,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危爆物品、寄遞物流清理整頓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22日,國務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中央綜治委副主任、公安部部長郭聲琨主持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開展專項行動、做好當前社會穩定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國家郵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君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寄遞渠道安全管理工作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建設平安中國的重要方面。本次中央綜治辦等15部門聯合部署開展的專項行動,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公共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推動郵政行業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實際需要,對于進一步強化行業安全管理意識、提升行業安全管理水平、擴大行業安全管理社會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郵政管理部門要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本次專項行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細化任務分工,嚴格落實責任,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際成效。
同日,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在全行業立即啟動專項行動,切實抓好寄遞安全管理工作。通知指出,中央明確提出加快推動全面實施收寄驗視、實名寄遞、過機安檢制度,對郵政業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要全面落實收寄驗視制度。各級郵政管理部門要督促寄遞企業切實落實和執行驗視制度,對執行不力或走過場、流于形式的,一經發現嚴厲處置,決不姑息。
二是要加快推進實名收寄。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機制的協議客戶的快件、通過自助郵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郵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過對寄件人電話號碼及相關身份信息比對核實后方可收寄。要重點強化對街邊、車站、酒店、廣場等人員流動公共場所收寄郵件快件的實名管控。同時,通知要求各企業對電商協議客戶也要填寫完整準確的寄件人信息并定期抽查核實,確保向郵政管理部門報送完整真實的用戶信息,實現寄件人身份可追溯、可查詢。
三是要加快推動郵件、快件全面過機安檢。對寄往重點地區、重點部位的郵件、快件,對航空、進出境郵件、快件及可疑郵件、快件實行過機安檢。對其他仍沒能達到全面過機安檢要求的,各級郵政管理部門要責令企業限期整改到位。
通知強調,全面落實收寄驗視、實名寄遞、過機安檢制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集中政府、企業、用戶、社會的力量共同推動,各級郵政管理部門要以此次專項行動為契機,堅定信心,明確目標,統籌協調,強力推進。專項行動期間,要堅持出重拳、用重典,對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違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法給予嚴厲處罰;對拒不執行有關措施要求、導致發生重大寄遞安全問題的企業,要依法從重、從快處理,對負有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要依法嚴肅追責。
通知還要求,“雙11”即將來臨,寄遞安全問題易發多發,各級郵政管理部門要將清理整頓專項行動與十八屆五中全會安保反恐、旺季生產安全保障等工作結合起來,與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結合起來,深入排查化學品寄遞、車輛運輸、現場作業、消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切實堵塞安全漏洞,堅決防止發生各類重大安全事故。要充分發揮寄遞渠道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聯合工作機制作用,積極配合公安、國家安全等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利用郵件、快件實施涉恐涉暴、涉毒涉私、涉黃涉非等違法犯罪行為。(來源:國家郵政局)
據物流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