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零部件巨頭仍倚重在華市場
2015/10/20 10:05:53 來源:中國卡車網
2015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低迷,產銷增速繼續趨緩,目前已進入發展低潮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跨國零部件企業對中國市場熱情逐漸“降溫”還是一如既往?記者梳理了今年以來部分跨國零部件巨頭在華的發展動態后發現,雖然市場低迷,但大部分零部件企業倚重中國市場的戰略仍未改變,面向中國市場的各種投資以及本土化的進程也并未間斷。
合作建廠對中國市場依然樂觀
當業界整體都在受“拐點論”影響的時候,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卻紛紛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大部分跨國零部件巨頭仍然繼續倚重中國市場。
2015年2月,金龍汽車與德國采埃孚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布雙方正式成為全球戰略合作伙伴。此次雙方攜手,改變了以往金龍汽車集團權屬企業分別與采埃孚開展合作的模式,雙方的合作邁入更高層次和更廣范圍,集中資源展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互利共贏。
2015年4月,博世集團在上海正式成立新的通訊服務中心,將于2015年下半年開始正式運營,并聲稱將為中國整車制造商及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出行解決方案及服務。這一舉動正顯示了博世看好并重視中國市場,積極深化售后服務,搶占市場份額。“不少整車制造廠商都覺得中國的汽車行業稍微有點‘降溫’,這是不是讓我們有點失望,或者說讓我們失去了向前的動力?我覺得不是這樣,因為在很早以前,歐美地區就已經進入了這么一個常態化的階段。”對于中國車市和大陸集團的前景,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睿凡頗有信心。
據悉,大陸集團于今年6月正式宣布與華域汽車共同投資新建華域大陸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將生產以制動鉗、真空助力器和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為主的汽車制動器零部件,其“價值鏈本土化”的理念使其通過本地生產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研發本地化進程加快
對跨國零部件巨頭來說,順應中國市場發展、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跨國企業只有不斷升級本土化,將生產、采購、研發等中心逐級向中國傾斜,迎合市場需求,才能在中國市場爭取到更多市場份額。
在過去幾年間,從跨國零部件企業在華生產基地的建設布局來看,向汽車產業快速增長地區建廠的趨勢清晰可見。跨國零部件巨頭密集建廠的青島、蕪湖、長春等地,都是國內主要的汽車產業集群城市。與此同時,研發中心東移的趨勢也在顯現。
在全球大力發展車聯網的德爾福也早就看好了中國市場的機遇。今年初,德爾福與中文互聯網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合作,將百度“Carlife”整合到德爾福的下一代車載互聯信息娛樂平臺中。通過與百度“Carlife”的深度合作,德爾福將能幫助用戶實現車輛與移動設備的無縫互聯,為中國本地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與用戶體驗,也體現出德爾福產品本土升級的戰略,進一步深入中國市場。
無獨有偶,德國大陸集團也于今年繼續深入本土化合作。
7月初,大陸在天津工廠正式上線了變速箱控制業務單元投資的集成式機電一體化生產線,這是大陸在中國進軍的新的業務領域。大陸不僅加速其在中國的投資步伐,不斷深化其本土化發展的進程,還將制造中心向研發中心轉移,提高本土化研發能力。
從近年來跨國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的動作發現,與以往僅僅將產品引入到中國市場,或者在中國市場建立本地化生產工廠不同,當今的跨國零部件企業深入本地的戰略重點則以在中國市場建立本地化研發中心為主攻目標。可以說,深入本地化發展和研發中心轉移成為了眾多跨國企業的選擇。
智能駕駛等技術將被引入
伴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的調整和汽車行業技術升級的推動,移動互聯、智能駕駛、新能源汽車技術開始被傳統零部件企業重視,跨國零部件巨頭全球范圍的這些技術資源整合,必將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今年以來,德爾福通過收購軟件公司Ottomatika,并對3D激光傳感技術領導者Quanergy公司進行戰略投資,以此來積極鞏固在主動安全和自動駕駛方面的領先優勢。這些戰略舉措將增強德爾福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應用,并有助于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的市場應用。
7月末,德爾福又斥資17億美元收購海爾曼太通,發力車聯網領域。業界認為,此次收購行動標志其在今年大舉進軍車聯網,并將鞏固其在電氣系統市場的地位。德爾福方面聲稱收購海爾曼太通后,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高度工程化和定制化車聯網技術和電纜線束管理方案。
而早在幾年前,德爾福就已經在一汽、長城等國內本土車企中推廣這些技術,目前很多主動安全技術也已經在中國很多自主品牌的車型上落地。如紅旗H7上就配備了德爾福自適應巡航系統(ACC)、車道偏離告警系統(LDW)、碰撞緩解系統(CMS)、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LKP)及夜視系統(ANV)。德爾福中國區總裁楊曉明今年表示,德爾福一直致力于研發的安全、互聯、綠色這三大技術,已經成為中國用戶的訴求。在未來5~10年,將會得到大量應用。而其全球研發中心已經東移,可以確保最新的技術和產品會在第一時間應用到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