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最近兩到三年,國內新能源客車在推廣方面取得了飛速發展,不論是產量還是規模上,我國新能源客車均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媲美,但在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方面卻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日前,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裴志浩表示,我國是新能源客車生產大國,數量眾多、規模龐大,在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后,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問題就逐漸顯露出來。
數量多、規模大維護保養問題不容忽視
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5月,國內共生產新能源汽車13.2萬輛,銷售12.6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31.4%和134.1%。其中,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細分領域,總銷量約為3萬輛,占銷售總量的23%。
“雖然我們在新能源客車取得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但售后的維護、保養還沒有統一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能源客車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裴志浩表示,以目前的維修保養現狀為例,基本是生產企業跟蹤維護、保養,每批新車交付用戶后,生產企業的售后團隊派專人跟隨車輛到用戶所在地。然而,這僅是小批量車輛的售后解決方案,一旦到大批車輛面臨維護保養,便會有各種問題出現。他認為,目前國內市場迫切需要統一的新能源客車維修保養技術規范細則,使終端用戶了解如何正確使用、保養新能源客車。
新能源客車售后維護、保養亟需統一規范
“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客車的三大核心部件,在技術、成本、可靠性方面已成為左右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對于出臺統一的‘三電’系統維修、保養技術規范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中通客車文化品牌部部長李篤生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新能源客車在維護、保養過程中并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終端用戶在車輛出現問題后,往往需要通過生產企業的技術指導、培訓來建立自身的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體系和管理制度。
“不過目前所采用的維護保養流程并不規范,有可能對今后新能源客車的使用造成安全隱患,很有必要在行業中建立一項標準的技術準則,保障我國新能源客車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李篤生補充說。
宇通客車售后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術標準要符合國情和客戶運營的實際情況,能為生產企業和客戶帶來更多的幫助與價值,能夠推動新能源客車維修保養得以規范化、標準化發展。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很多法規和標準并不完善,維修和保養同樣如此,終端用戶對新能源車輛的認知也不夠,管理規范不完善,需要行業共同擔負責任,共同推動。
“若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體系里有具體的執行標準,將更有利于新能源客車的使用安全,對行業乃至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黃海客車規劃處處長林崇富也向記者表示,當前,新能源客車在國內城市客運行業中使用已較為普遍,很多終端用戶對新能源客車在購車、運營、維護保養、安全監控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果在售后維修、保養問題上能夠得到有效的規范和統一,不管對用戶還是行業來說都是進步。
“通過總結新能源客車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經驗,進而制定統一的維護保養標準,對于終端用戶在實際使用中,將會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重慶交通大學公共交通學者王健認為,統一規范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標準需建立在安全標準和服務質量兩大基礎之上。在他看來,統一的技術標準更需要基于經濟因素、成本因素進行測評;同時,還要根據不同車輛、工況做長遠考慮。
推動行業發展為終端用戶提供技術標準
在采訪過程中,作為新能源客車的終端用戶,不少公交公司和運輸企業向記者表達了對此標準的期待。
“在新能源客車的使用環節中,維修保養成為了我們日常運營中的最為頭疼的問題。”滄州運輸集團股份公司科技能源部副總工程師董華冰向記者介紹,目前,他所在的客運企業擁有400多輛純電動、混合動力客車,但客運公司對新能源客車維修、保養知識掌握并不十分全面,這讓他們在出勤效率和服務質量中受到了嚴重影響。
“特別是‘三電’系統中,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倘若車輛出現問題,更不知應該聯系哪家企業負責維修。”董華冰表示,有些車輛故障他們會直接聯系生產企業前來解決,但涉及到核心部件的問題,生產企業還需再聯系總成配套企業,以至問題不能得到快速解決,甚至會影響到正常運營。
深圳新錦湖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技術部副部長陳建明認為,在新能源客車技術進步的同時,相關的售后配套標準也要跟上。他表示,為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應著力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快在關鍵部件、關鍵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布局,在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售后市場的管理規范,提升新能源客車用戶體驗。
“現在的維護保養市場比較混亂,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很多用戶對新能源客車沒有系統性的維護保養認識。包括對電池的充放電問題、如何正確使用充電樁及電驅動控制系統的技術規范檢測和判斷等。”陳建明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