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萬聯網
2018年,注定要成為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她既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執行“十三五”規劃的第三年,更是舉國歡慶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的年份。
物流業的歷史性進步
盤點2018年,首先要回顧物流業的40年。作為我國經濟與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共享,其歷史性的偉大進步可以濃縮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從引進“物流”概念到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物流國家。40年前,反映市場經濟發展的“物流”概念還沒有進入中國,因為那時中國的計劃經濟不需要“物流”。
一方面是當時中國幾乎沒有私營企業,國有企業都是按照國家計劃生產,物資要按照國家計劃調撥、運輸,費用也由國家定價,沒有市場運作的土壤;另一方面,人們講的“運輸”是指具體的運輸方式,如鐵路運輸、汽車運輸、水運等,但認為它們之間互不搭界,是獨立運行的關系。
直到國門打開后的1979年,我國學者才從日本了解到現代物流業在西方國家已經很發達,我國學術界才開始引進“物流”這一概念(即,作為商品的物資等發生物理性的移動及其商業運作)。而它要真正被中國社會接受,還真需要時日。
例如,當第一家中外合資物流企業“大連日通外運物流公司”1992年在大連保稅區成立時就遇到了注冊的麻煩。有關部門以中國語中沒有“物流”一詞為理由,很長時間內不批準這家合資企業的申請。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在中國的落地之難。
而40年后的今天,中國卻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場國家。它源于40年來黨和國家帶領人民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顯著提高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與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中國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加快融入了世界經濟。
2018年,我國GDP首次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繼續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我國還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世界主要的外國投資吸收國與對外投資國,消費大國等,提供了巨大的物流服務需求。
40年來,中國的物流市場不斷開放,鼓勵競爭,迎來了大發展。1978年,我國貨運量僅有24.89億噸;到2018年底,全國貨運量超過500億噸。40年增長19倍,其中公路貨運量、鐵路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多年來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同時,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二是,物流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消費與服務業成為我國經濟最大動力。改革開放前的30年,我國經濟落后、人口多的國情,決定了交通只能以滿足工農業生產和民眾溫飽的運輸為主。
改革開放后的前30年里,我國以發展開放型經濟為先導,吸引外資與先進技術、管理,以市場經濟促進國內改革,加快了國家現代化建設。這一時期,貿易和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2011年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開始超過50%,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模式變化的歷史拐點。2017年,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51.6%,包括物流業在內的第三產業(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消費已升級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第一動力。
2018年,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繼續提高到52.16%,同比提高了0.56個百分點;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8萬億元(380987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網上零售額在快遞業有力支撐下創6.9萬億元的新高,同比增長26%,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的15%,且增長潛力很大。電商物流成為擴大內需的新動力。
2018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到2018年底,物流業從業者超過5000萬,占全國就業人員的6.5%;擴大就業貢獻很大。
三是,物流業效率與服務質量穩步提升,物流社會總費用占GDP比重持續下降。改革開放后的約30年里,我國物流業粗放經營與多頭管理嚴重,物流市場主體小、散、亂,社會化程度低,效益差,污染重,無序競爭多,導致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社會物流效率的差距很大。
“十一五”就開始調結構,“十二五”國家提出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物流業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各級政府持續加大支持物流業的政策與降本增效力度,促進了社會物流效率穩步提升。2017年社會物流總額為252.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同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已連續11年穩中有降。
(2006-2017年中外社會物流總費用在GDP的占比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中物聯相關數據整理)
據測算,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就會下降0.3-0.4個百分點,推動了我國經濟提質增效。但是,與發達國家社會物流總費用平均占GDP約8%相比,中國物流業還要繼續努力。
四是,物流業的產業地位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前,運輸業僅僅是輔助性的產業。而今天,物流業已成為新時代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加深。
物流業的新發展
這一年,我國物流業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穩中有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18年12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4.7%,其中的新訂單、庫存周轉、資金周轉、投資和預期等重要指標數據繼續保持高位,延續了全年我國物流需求總體保持在50%以上景氣區間運行的平穩趨勢。預計201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約為28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6.5%。
2018年,物流業的主旋律是繼續從規模物流向品質物流、高質量發展轉型。新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推進”上:
一是,推進物流業與多業融合發展。這一年,物流業繼續加快與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含電商業)、科技業、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多領域的聯動發展。
例如,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化融合,使庫存管理更精細,降低了工業企業庫存率,減少了資金占壓,倉儲等成本下降。快遞業服務制造業的重點項目達318個,直接服務制造業年產值達到2172億元。快遞業與電商業合作創新高,同年天貓的“雙11”全球狂歡節經營額達2135億元,在這個“雙11周”(11月11-16日)全國郵政快遞業共處理郵(快)件18.82億件,同比增加25.8%。
這一年,鐵路總公司、重點民航公司、中遠海運等企業繼續改進貨運服務,混改試點提速;京東、蘇寧、順豐等向社會擴大開放物流服務,冀中能源國際物流集團、廈門象嶼股份公司等物流企業融入制造、商貿企業供應鏈,開展供應商管理庫存、物流倉配一體化、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我國大中型物流企業群體進一步壯大,社會物流服務的供給能力得到優化增強。
二是,推進交通建設與運輸結構調整。這一年,鐵路完成投資7920億元,公路水路完成2.3萬億元,民航完成投資810億元,交通環境進一步改善。
為優化運輸結構,國辦印發了《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多式聯運試點企業節省80億元初見成效;交通運輸部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229家試點企業考核合格;有利于提高綜合運輸效率,節能環保。
三是,推進物流業的科技創新與應用。這一年,“互聯網+”在物流業繼續發力,大數據、云計算、無人機、無人倉、快遞柜、電子運單等加大了在物流業的應用,促進了企業的決策科學、管理強化、效率提高、體驗改善、人力節省,繼續著科技型企業與物流企業的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
例如,菜鳥網絡在此前5年的試點探索基礎上,于2018年推出了“一張菜鳥骨干網+中國郵政和7家快遞上市公司+N家物流生態企業”(“1+8+N”)的全新行業格局。以實現快件的“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為目標,協同共享、共建全國物流骨干網,并將與國家物流樞紐戰略全面對接。
四是,推進物流業支農與扶貧。這一年,物流業響應號召,加大支農力度。
例如,郵政快遞業已打造濱州冬棗、寶雞獼猴桃等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金牌農業項目20個,全年農村地區累計收投快件12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7000億元。“快遞下鄉”工程已使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2.4%;助力鄉村振興與農民脫貧致富。
五是,推進物流業擴大開放。這一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到12000列。國內已有37個城市開行中歐班列,到達歐洲15個國家43個城市,已達到“去三回二”,重箱率達到85%。國家規劃“到2020年中歐班列年開行5000列左右”的目標提前實現。
同年,快遞物流企業支撐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額超過3500億元。11月在上海成功舉辦的首屆進博會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主動開放市場、共享共贏的誠意廣受全球贊譽。首屆會的意向成交額578.3億美元,打造了我國物流業服務全球貿易的新平臺。
為滿足中國企業“走出去”和“買全球”、“賣全球”的物流服務需求,有更多的國內物流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排兵布陣與投資。
六是,推進資本市場與金融業的支持。這一年,對物流業的投融資繼續緊鑼密鼓。
2018年初,德邦股份在上海證交所成功上市后將“德邦物流”更名為“德邦快遞”,并以大件快遞的特色服務亮相國內。阿里集團聯手螞蟻金服、投行及菜鳥網絡,順豐及豐巢科技、京東物流、蘇寧物流、萬科物流、中通快遞、中交興路、滿幫集團、福佑卡車等眾多企業或是以大手筆的投資收購、并購整合資源,或是再獲新一輪的國內外融資。
同時,銀行業對物流業特別是中小物流企業增加貸款及優惠政策支持。據不完全統計(按人民幣計算),年內投融資市場項目總額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緩解了物流業發展的資金困難。
七是,推進物流業綠色發展。這一年,物流業界進一步增強了環保意識并加快行動。
例如,多地對高污染的柴油重卡限行或禁行,順豐等企業率先更換新能源車輛。京東繼續推行“青流計劃”,“通達系”、蘇寧等規模化使用無膠帶紙箱、環保袋、循環箱。菜鳥首創電子裝箱單的推廣每年節省紙質運單超過300億張。《快遞封裝用品》正式實施。菜鳥的綠色物流計劃受到多部門和全國政協的肯定。
截至2018年底,菜鳥在高校起步的“回箱計劃”已在全國200多個城市設立了約5000個回收臺,開始納入綠色城市發展內容。菜鳥研發的切箱算法已覆蓋上萬品牌,累計優化超過5億個包裹。全行業在行動,包裹在“瘦身”,物流正“變綠”。
八是,推進物流發展環境改善。這一年,各級政府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力度不減。例如,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提出強化服務創新,提升快遞末端服務能力等六方面的政策措施。
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的多項措施;國內第一部快遞行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對快遞實名制、快遞員服務等做出了明確規定。交通運輸部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的通知》。
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調整運輸結構、提高綜合運輸效率,之后出臺了《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8月,《電子商務法》經過四次審議后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表決通過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使電商業的發展有了法律依據。這一年不少省、市政府也出臺了多項地方法規或政策,為物流業保駕護航。
物流業的困難與挑戰
然而,還要看到物流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從宏觀看,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改革進入了啃硬骨頭的深水期,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再看物流業,已出臺的物流好政策有些落地難,部分企業依然粗放經營,管理層觀念守舊;局部市場惡性競爭不止;物流高成本低效益,尤其中小物流企業困難多;綠色發展剛起步;部分物流快遞企業基層隊伍不穩。
抽樣調查顯示,由于經營壓力大,工作條件差,罰款多,待遇低等原因,導致網點員工流失率高,約三分之一的員工想跳槽,不利于企業、行業的穩定發展。我們需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改進。
▌物流業邁入2019年,帶著自信+繼續奮斗
展望2019年,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增加了完成預定改革發展繁重任務的困難。但是,我們眾志成城,依然信心滿滿!
這信心來自對我國仍然處于難得的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我們必將不負機遇,有所作為。
這信心來自我們對發展目標的毫不動搖,物流業必須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服務就是物流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且行業轉型已初見成效。
這信心來自有溫度的信任與鼓勵,習總書記在《2019新年獻詞》里,一句“快遞小哥”等千千萬萬的勞動者還在辛勤工作,“我們要感謝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大家辛苦了。”溫暖了所以物流人的心!
還有,民營企業是物流市場的經營與就業主體,習總書記在2018年歲末主持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說,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有三個“沒有變”的承諾和“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話語,讓包括物流業在內的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
我們的信心還來自政府惠企利民政策“紅包”的不斷落地,減稅降費的力度加大,讓普通勞動者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與發展成果。
2019年的物流業要繼續奮斗,以問題為導向就是抓商機,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一是,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改善營商環境。過去幾年,供給側改革中的“三去”成效明顯,但是“一降(成本)一補(短板)”仍顯不足。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在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后,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等紛紛出實招,包括要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稅費重、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新的一年里,預計全國減稅降費的規模將在2018年1.3萬億元的基礎上再減稅費約1.5萬億元,推動降低物流成本,打通實體經濟增效通道。
我國降成本的空間有多大?研究顯示,目前國內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資五大基礎性成本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高出一到兩倍,企業難以輕裝上陣,也增加了經濟整體轉型的難度;另一方面,從今年1月起實行新的個稅改革(含家庭專項附加扣除)后,將惠及所有工薪階層和多數家庭,助力消費與生活改善,讓使勞動者增添更多的獲得感與發展信心。
二是,新的一年要繼續聚焦生產性物流服務市場需求。我們要抓好制造業轉型、綜合交通結構調整等重大的市場機遇。
我國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發展服務型制造是大勢所趨,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主渠道之一,工業物流費用占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的大頭,也是物流業要降費增效的重點。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的比重多在25%以上,而我國目前這一比重約為15%。這10%既是差距,更是巨大的商機!
有心的物流企業家,有能力的物流企業不妨就從尋訪身邊的工業企業做起,拓展合作,續寫兩業聯動的新篇。
今年是調整運輸結構三年行動和布局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關鍵年,涉及各地多方面,物流企業應當抓住機遇,主動參與,共同做大我國生產性物流服務市場。
三是,新的一年要深耕生活性物流服務市場。近14億人躍動的國內大市場是我們發展經濟,不懼外來風雨的堅實底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將隨著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中產階層擴大等而轉變為國內消費的進一步擴大。快遞物流企業要繼續攜手電商業,創新服務,滿足線上線下,新零售等消費新業態的物流需求,再創消費物流的新高。
四是,新的一年要拓寬開放型物流服務。“一帶一路”在沿伸,跨境電商在成長,進口博覽會要擴容,國家朋友圈不斷擴大,與各國的合作共贏,呼喚著中國跨境物流服務要跟上。
五是,新的一年要繼續推動物流支農。扶貧攻堅刻不容緩,要充分發揮物流業聯通城鄉,物暢其流的優勢,千方百計助力鄉村振興;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將達到94%。
六是,新的一年要繼續踐行綠色發展。這是物流業的突出短板,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貫徹綠色新理念,明確綠色硬指標,強化約束硬機制,分類推進,務求綠色環保實效。
七是,新的一年要繼續投資智慧物流。新時代供應鏈服務的背后是企業間人才與科技應用的競爭。“互聯網+高效物流”已成為提升物流企業市場競爭力與服務能力的關鍵要素,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物流企業要想保持創新發展,就要真誠尊重各種人才,激發新活力。
八是,新的一年要繼續以人為本,打造企業與員工的命運共同體。奮戰在一線的員工才是企業的真名片,他們最了解客戶需求,也最清楚彼此企業的長短。如果沒有熱愛企業的高質量員工,企業也沒有未來。
物流業老板們要更加善待員工,傾聽來自基層的心聲,重視他們的市場信息與建議,切實改進服務;要關心他們的成長與未來,提高員工待遇,改善基層工作環境;企業將收獲更多的同心同德與生意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