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8月3日消息,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決定”,其中,國務院將取消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此次取消審批后,交通運輸部要制定完善并公布維修業務標準,督促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通過以下措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1.建立健全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制度,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2.要求機動車維修企業嚴格按照標準開展維修服務,維修服務完成后應提供明細單,作為車主追責依據。
3.加強對機動車維修行為監管,對維修企業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處罰。
4.建立黑名單制度,深入推進維修誠信體系建設。
政策解讀
這個政策意味著什么?會給汽修從業者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筆者認為,這一決定的重點在于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點:建立健全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制度,及時公布相關信息。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由“審批制”向“備案制”的轉變。
現在把這個改成了備案制,由審批制改成備案制。取消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審批,不是說管理部門可以放手不管了,而是在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制度,及時公布相關信息。”這就要求管理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將備案制度落到實處。取消“審批”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維修經營者。
維修企業在辦理好工商執照后,不再需要辦理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審批,只需要根據維修企業的經營范圍和具體要求,到相關管理部門進行備案,這使得一些擬進入后市場的企業節省去了繁瑣的審批手續和時間,能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創新經營模式上。
第二點:要求機動車維修企業嚴格按照標準開展維修業務,維修服務完成后應提供明細單,作為車主追責依據。
行業幾個常用標準,開業標準,維修工藝的標準,維修服務的標準,大修的標準,舉升機的,噴烤漆房等,但這些標準文件比較學術,難以理解。
應該把知道的標準集中起來,變成一個門店能夠理解,并且能夠執行的東西,店面按照合格不合格去做就行。
維修服務完成后,企業應該提供明細單,作為車主追責的依據。
明細單實際指的是服務的憑證,比如說三單一證,進廠檢驗單,過程檢驗單和竣工檢驗單,這個都要齊全,然后一證就是出廠合格證。
維修企業給車主提供的明細單是標準的工單的格式,也叫結算單,交通部正在制定相關的標準,包括配件,工時等都有具體的規定。
另外,每個車主的維修檔案都要保留,紙質的要保留三年以上。近年來交通部也在推維修電子健康檔案,強制企業把一些數據上傳給當地的行業管理平臺,一直到交通部。
第三點:加強對機動車維修行為的監管,對維修企業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處罰。不需審批,決不代表“不管理”,而是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現在是事先備案,事中監管,事后處罰。從長遠來看,政府的處罰力度會越來越大。如果維修廠超范圍經營,主管部門檢查到就會進行處罰,處罰比以前重一些。表面上看門檻降低了。實際上門檻升高了。
不過整個市場還要有一個吸收、消化、整改過程,從長遠來看,是個好事,但是在這個路程可能還有點長。
第四點:建立黑名單制度,充分發揮維修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推進維修誠信體系建設。
文件要求“建立黑名單制度,深入推進維修誠信體系建設。”
這需要維修行業協會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為建立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作出自身貢獻;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市場將那些違法經營、不誠信經營的維修經營者淘汰出局,讓技術水平好,服務規范,創新意識強的維修經營者勝出!
黑名單對企業來講,威懾力更大。企業上了黑名單意味著什么?寸步難行。國家有一個信用信息的共享平臺,一旦進入黑名單,辦貸款、辦投標,在政府任何窗口辦事,都會很困難。
企業需要做信用修復,但這個是比較復雜的一套程序和過程,許多地方的信用修復機制不完善,甚至還有地方辦不了信用修復。
實際上放寬許可證,國家也會通過狠抓質量、環保和信用,規范企業依法、規范經營。
利好or利空
此次政策一推出,引起行業人熱議,那么對維修企業是利好還是利空?
這個政策落地應該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具體舉措,對市場應該有促進作用。
1、目前汽修行業小散亂明顯,市場中存在大量無證經營情況,事實上政府在管理中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完全放開許可也是常理,而政府應該主要抓環保這個底線。
2、按屬性來說,汽服行業逐步變成一個社區基本服務,跟小區門口的便利店差不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稅收價值不大,而且很多門店也提供沒有社保,雖有經營瑕疵。但解決了很多基層人士就業,所以也是關乎社會穩定的問題,在目前穩定壓倒一切前提下,政府不宜對汽修有過多的限制。個
3、這個政策對行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對于跨區域的大連鎖,有利于推動更多地域的門店落地。
是利好消息,本來就沒有必要搞那么個審批。這應該學美國,自律,出了問題再找。我們這兒是審批,審完了就不管了,沒有意義。
每一類資質設置很多條款,面積、設備等。比如說設備,最典型的就是防污染的那個,店里面基本沒有用,但辦證一定要。每個店開業的時候不會買的,都是借來的。然后對付一下正式發票的,就把設備還回去了。以
管理部門設置坎兒以后,就收起錢來了。如果設備沒到位,或者被投訴了,資質就沒了,罰款一萬兩萬甚至十萬二十萬都有。行業的問題不是罰款就能解決的。
門店的發展還是離不開這些規范,如果門店自身沒有一顆堅石和規范的決心,淘汰門店的不是這些規范,而是時間。
總而言之,這一決定的實施,給企業、行業管理部門和維修行業協會帶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企業、管理部門和協會如何應對,是需要盡快、盡早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