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式發展的這幾年,出現了諸多的創業風口,垂直O2O、互聯網金融、移動直播等創業項目都曾是資本的寵兒。然而,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突然進入“寒冬”,創業公司融資變的陡然艱難起來,這使得一批依賴燒錢而沒有盈利能力的創業公司轟然倒下。而在這其中,倒下最多的就是垂直O2O創業公司。
創業潮落,汽車后市場的天變了?
曾有媒體在2016底年統計,2014年拿到A輪融資的846家O2O創業公司,經過兩年的發展竟然幾乎全軍覆沒,不是已經轉型就是倒閉,其中餐飲外賣、出行、汽車、美業、旅游、教育成為重災區,而這當中不乏一些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
特別是在汽車后市場領域,曾有業內人士保守估計,自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資本市場針對汽車后市場B2C領域的投資已達90~100億元人民幣。然而,這些投資中超過60%發生在2015年上半年之前,2015年下半年之后,投資明顯放緩。而隨著資本“輸血”的停止,一大批汽車后市場創業公司開始面臨發展困境,甚至出現了項目終止、倒閉、賤賣等情況。
比如主打高端汽車O2O保養服務平臺博湃養車,這家成立于2014年4月的創業公司,曾躋身養車O2O領域規模第一,融資進行到C輪,巔峰時曾被估值6億美元,擁有員工1400余人。然而,在2016年4月5日,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卻宣布了倒閉的消息,令人不勝唏噓。
而在2017年,汽車后市場的倒閉浪潮依然沒有停止。今年2月,試圖打造一個“汽車后市場的天貓”,曾對外號稱估值60億元的諸葛修車網,創始人祁慶卻將間接持有的諸葛修車約18.77%的股份以及公司控制權,以區區230萬的價格轉讓。按照這一交易計算,諸葛修車當下的估值只剩1225萬。而此前早有媒體在2016年爆出諸葛養車網分店陸續關閉,幾近倒閉。
汽車后市場潛力無限,為何他們還會跌落神壇?
事實上,這些公司突然倒閉讓人感到震驚和惋惜。因為,論市場前景,業界曾預測中國汽車后市場的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論用戶需求,中國有過億的汽車用戶,這些用戶在洗車、養護、維修、配件等領域皆有明確的痛點需求;而論融資情況,這些企業都曾獲得多輪融資,甚至達到了C輪,按理說應該更有發展機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公司會在短短兩三年間會從突然崛起到跌落神壇呢?在我看來,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創始人過度樂觀,拿到融資后急于做大規模,盲目擴張,而忽略了自身的現金流情況。這在博湃養車、諸葛養車網等汽車養護平臺身上都有所體現。比如博湃養車,原本業務只覆蓋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四座一線城市,而在2015年3月,京東、易車等參投B輪1.1億元融資之后,不到半年內,擴張至全國22個城市,員工劇增至1400名,總部搬離東四環不足100平的寫字間至亦莊獨立辦公樓。而后“博湃養車”甚至對外高調宣布2015年下半年開啟決戰,將吃下整個汽車后服務市場,并計劃2016年年底覆蓋100個城市,招聘1萬名技師,然而隨著C輪融資的落空,博湃養車的發展形勢急轉直下,盡管曾節衣縮食尋求變局但由于之前餅攤的太大,最終難以為繼。
第二,行業內惡性競爭,大打補貼燒錢大戰,使得項目“入不敷出”。而在汽車后市場領域,補貼大戰也曾是各創業公司最主要的獲客方式,比如0元洗車、9.9元保養等,這些都需要創業公司投入巨大的補貼成本,這意味著每獲得一個新客戶都是沉重的負擔,而如果想要持續獲得用戶規模,就必須持續的進行補貼,以至于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將決融資耗盡而不得不選擇項目終止或倒閉。還是以博湃養車為例,拿到融資之后,博湃養車便推出1元上門保養和免費的“45項車輛監測”活動。此外,為了持續擴大品牌知名度,博湃養車還在北京交通臺等媒體大做廣告,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項目卻無法獲得盈利收入,僅靠融資維系,這就為后期的倒閉埋下了伏筆。
第三,融資失敗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從博湃養車到諸葛養車網,其項目的倒閉從主觀上來看,如果資本持續輸血,可能并不會出現突然倒閉的情況,但是隨著2015年之后資本市場的蕭條,以及前幾年的瘋狂投資,很多人的投資人的“錢袋已空”,放棄一些短期內看不到未來的項目也情有可原,況且經歷了前幾年的瘋狂,這些明星創業公司的估值都已經達到數十億元,繼續跟投風險極大,尤其是汽車后市場領域,由于同時涉及到線上和線下,業務越來越重,同時還要直面數量龐大的汽車4S店的反攻,這使得投資人們不得不放棄對這些公司的繼續輸血。
洗牌還在繼續,汽車后市場警報長鳴?
目前來看,汽車后市場領域之所以出現了一些創業公司倒閉的情況,可能是行業洗牌的結果。而基于汽車后市場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目前行業當中仍然有不少活躍的創業玩家。比如途虎養車網、典典養車等。不過,進入到2017年之后,由于巨頭的進入,以及產業鏈上游的更具實力的線下企業的加碼發力,洗牌很可能仍將繼續,一些創業公司也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以途虎養車網為例,作為一家汽車養護電商平臺,其與此前倒閉的博湃養車、諸葛養車網等創業公司的商業模式差異并不大。不過,幸運的是,其融資能力更強,自2011年成立以來,其融資已達五輪,最新的一輪融資是2016年7月獲得的由國內A股上市公司亞夏汽車的首筆1億元D輪融資,按照公告顯示,協議各方協商一致確定,途虎養車網獲得投資前整體估值約45億元。預計本輪融資后,整體估值將達到50億元。不過,雖然途虎養車網融資到達了D輪,但是從融資的時間以及融資的金額推測來看,其融資可能并非一帆風順。
首先,從途虎養車的歷次融資的時間來看,從2012年到2016年,每年都會有一輪融資,然而截止到目前,途虎養車尚未對外公布任何最新融資或上市的消息。其次,途虎養車網在2015年之前,其每輪的融資金額一直都是處于劇增的狀態,從2012年的天使輪數百元到2013年的A輪數百萬美元,再到2014年的B輪數千元美元,直至2015年的C輪1億美元。然而在2016年的最新披露融資當中,根據天眼查公開信息查詢,D輪除了有亞夏汽車投資1億元之外,還有另外四家投資機構(FIVECONTINENTALLIMITED、MERCERINVESTMENTS、天津桐鳴鑫鵬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傳課計算機系統北京有限公司)參與,根據資產變更情況和對外估值情況,本輪融資估計在5億元左右,但未超過C輪融資金額。
細細分析來看,途虎養車網在D輪未能獲得更多融資倒也情有可原。首先,在博湃養車、諸葛養車網等汽車養護平臺相繼倒下之后,資本市場對于汽車后市場的項目顯然已經成為“驚弓之鳥”,有此前估值6億美元博湃養車以及估值60億元諸葛養車網等倒閉先例在前,投資人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因此也不可能再像此前大方出手。
多方壓力,轉型新零售又遭巨頭阻擊?
另一方面,汽車后市場創業在近些年來暴露出來的一些“硬傷”,也使得投資人在投資時更加謹慎。
首先,雖然互聯網目前對線下產業不斷滲透,但是就汽車后市場電商而言,用戶的滲透率目前依然很低,有媒體估計目前不足5%,而大量的交易目前依然發生在線下4S店,甚至路邊店。其次,汽車后市場的創業門檻相當之高,4S店和保險公司等原有市場等占據者從用戶購車開始就牢牢將用戶“綁定”,創業公司想要從中進行用戶的爭奪,需要付出更高的獲客成本,而如今看來補貼燒錢這條道路已然不通,創業公司亟需找到破局之策。最后,創業公司如果想要想要與4S店或者線下配件連鎖廠商進行競爭,就必須進行門店的建設,而這將使得創業成本高企,必須具有充足的糧草才有可能最終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當中“存活”下來。以途虎養車網為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途虎門店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多達1萬多家合作門店,而這些無疑需要巨大的運營支出。
此外,汽車后市場的創業風口雖然已停,但是途虎養車網等汽車養護電商平臺所面臨的同行競爭并未減少,比如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強勢殺入就為這些平臺帶來了強大的壓力。面對外部競爭壓力,即使途虎想轉型新零售,也是困難重重不切實際的。作為電商巨頭阿里提出的概念,其背景是希望通過借助于龐大的線上流量和強大的品牌優勢,打通線上和線下,從而進一步提升零售規模。而像途虎養車網這樣的垂直性電商平臺而言,線上流量成本的獲取主要通過購買外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而在品牌影響力上也弱于互聯網巨頭,所以轉型挑戰不小,難度極高。另一方面,京東在進軍汽車電商之后,對于途虎養車網等垂直汽車電商平臺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不得不被迫以價格戰應對,而這必然將進一步增加其現金壓力。
甚至,平安保險等車險巨頭已開始不斷加碼發力,而其他諸如汽車超人等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玩家也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讓其必須快馬加鞭。所以,可以看到,途虎養車網等創業平臺在近些年以來動作很多,比如加大廣告的投入,又比如邀請明星代言人等等,而這些品牌方面的投入同樣是一筆巨大的負擔,繼而加大了企業的盈利難度。而根據途虎養車網D輪投資方亞夏汽車對外的公告表明,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途虎經審計的營業收入83542.22萬元,虧損2.6490億元。這意味著,1億元人民幣的D輪的融資對于途虎養車網可謂是杯水車薪,如果途虎養車網不盡快進行更大規模的融資或者謀求上市,后續可能也會遭遇與諸葛養車網、博湃養車等汽車養護電商平臺一樣的困境。
結束語
汽車后市場之所以在此前成為風口,其實并非完全是資本市場助推結果。因為,與其他垂直O2O行業的偽需求不同,汽車后市場的用戶規模龐大、用戶剛需痛點強烈,一些創業公司的倒閉消失可能更多的還是與創始團隊的決策失誤和激進發展有關。而根據公安部交管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正在急劇上升,目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超過2.05億。而極光大數據的報告顯示,汽車后市場app的整體滲透率為1.9%,尚不足汽車保有量的十分之一,這預示著這個市場未來還有更加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然而,正如一句創業界名言所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對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因此,對于還在汽車后市場艱難奮斗的創業者來說,必須不斷改進自身的業務模式,加快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以此才能夠挺過今天,熬到明天,迎接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