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兇猛,國家支持電動汽車政策力度大,部分車企轉型速度令人吃驚,種種跡象都在明示,這是電動汽車的顛覆性。
電替油,這是一場重大的創造性破壞
膠片時代,說起柯達,我們是再熟悉不過。當時膠卷行業之中,柯達品牌穩占霸主地位。在輝煌時期,柯達曾占據全球2/3的膠卷市場,創造了全球傳統膠卷市場的神話。可是沒想到,如此輝煌的公司,卻要走到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的道路。
柯達之所以走向沒落,主要是一直固守陳規,沒有把握市場發展的趨勢。柯達公司的失敗,并不是產品出了問題,而是這個時代在發生變化,膠片時代被數碼時代取代了。
我們曾經為「黃色巨人」柯達在數碼時代的悲劇命運惋惜,而今,這樣的悲劇,同樣將會在汽車企業身上發生。如今,當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時代邁進的過程中,一份數據報告不得不讓大家對傳統汽車的未來充滿擔憂。
(以下是陳清泰在發言時提供的數據)
第一份數據:當前很多國家紛紛發布了禁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
最早的是挪威和荷蘭,率先宣布到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接著德國宣布到2030年、法國宣布到2040年、英國宣布到2040年禁止銷售傳統柴油車和汽油車,印度也宣布2030年要淘汰全部汽油車和柴油車。e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作為全球最有實力的燃油車生產國家,他們也要在2030年禁售傳統燃油車,引起了全球業界的轟動。
第二份數據:國際汽車巨頭集體快速轉向新能源汽車。
沃爾沃宣布,到2019年每輛車上都將裝上電池;而林肯、捷豹、路虎也已宣布旗下的所有車型要全部進入電動化。
大眾早先表示,到2025年要出臺30款新能源汽車,最近在德國的車展上更是宣布,大概有80個系列的電動汽車,同時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到300萬輛。
寶馬集團宣布將在中國提供五個系列9款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和混合動力汽車;通用汽車宣布到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余款新能源汽車;豐田原來主要看重混合動力,在2016年11月也成立了專門負責純電動汽車設計和開發的部門,由其董事長豐田章男直接領導,計劃到2020年建成并完善純電動汽車的生產體系;福特汽車公司宣布,在未來5年要投資45億美元用于研發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將有13款新能源汽車面市。不
不久前,奔馳也鄭重宣布,將在2022年之前全部停產停售傳統燃油車,未來將只提供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版的汽車,再增加50個全新的電動汽車車型。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汽車產業正在迎來一場類似于「數碼時代代替膠片時代」式的顛覆性變革。陳清泰認為,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必定是一場重大的創造性破壞。政府果斷出手的重要意義在于,要給社會一個長期的預期,因為要充分發揮電動汽車的潛能,必須未雨綢繆,從能源、基礎設施、電動化、信息化、產業鏈轉型、員工轉崗、政府監管和法律法規等等方面有序去做好準備。有一個時間表,將有利于政府和企業協調配合、平穩推動。
禁油,到底對誰有利?
汽車動力電動化成為大勢所趨已無懸念。諸多國家扎堆提出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在市場拉動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把火。陳清泰認為,本來這把火是可以不加的,在電動汽車性價比達到或者超過燃油車的時候,市場有足夠的驅動力來使消費者的習慣轉型,為什么那么多國家非要加上這一把火?各個國家有各自的考慮,這個不好評論。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陳清泰坦言,禁油,對搞純電動汽車的企業來說是一種鼓勵,對傳統的燃油車企業來說是一種倒逼,最終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如今,政府的時間表信號放出來之后,它的效能已經開始凸顯,多家國外車企大力度轉型和這個時間表有直接關系。對于這些國家的傳統汽車企業來說,有可能因此避免重蹈柯達悲劇的覆轍。
等死,還是慢慢死?
在產業形勢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當口,墨守成規的柯達就是選擇等死的典型,不求變,吃老本導致最后不得不賤賣專利支撐業務發展,隨后高層紛紛離職、股票暫停交易、評級機構下調柯達評級等,最終走向破產。
如今的傳統車企也面臨著一個選擇,那就是等死還是慢慢死?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問題,無論哪種形式的死都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看來,車企必須痛下決心進行改造,才能活得更久,但轉變又存在很大顧慮。現在我們傳統車企「尾巴」實在是太大,滿足于每年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輛車的產量,這個產值很高,利稅也很高,要做很大的變動會給他們帶來什么變化難以預測,所以國內傳統車企真正在轉變的沒有幾家。
陳清泰認為,電動汽車之所以可以再次改變世界,在于它能夠最好的和未來相銜接。如果我們把握得當,中國可能通過電動汽車的發展,在贏得未來上取得更大的優勢。
趕超,只需十年
對于很多傳統車企來說,遲遲不做轉變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目前看不到電動汽車太大的市場,尤其是私人市場仍未全面打開,在這種情況下,做大燃油車仍是各大傳統車企的當務之急,畢竟誰都不想去做那個付出多回報少的鋪路人。
何積豐直言,電動汽車要被大家所廣泛接受,價格一定要降下來,像一輛100多萬元的特斯拉,相信只有少數人能買得起,所以電動汽車的前景還不是那么明朗,目前我們看到電動汽車,除非政府補貼,否則在價格上并沒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那么,電動汽車價格到底什么才能降下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最遲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車。」這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作出的預判。
陳清泰認為,市場將以越來越強大的力量推動消費轉型,燃油車與電動汽車將進入快速的此消彼漲過程,也許這種替代不可能像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那么快,可能是類似于數碼相機替代彩色膠卷的過程,也就是十年左右。